— 成功案例 —
邮箱:hobbm@www.mdzlsb.com
手机:15533551556 15533551667 15533551889 15533551998
电话:400-185-5889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北环工业园
当年离开时,家乡还是穷乡僻壤,承载不下青年艾芒的梦想。20多年过去,家乡已经天翻地覆。如今,“秘境”临沧不再贫困。艾芒从家乡带到北京的员工,许多又跟着艾芒回到家乡,在他的咖啡馆、酒吧和茶坊里工作
艾芒的前半生,努力奔跑,只为跨越这3000公里的“鸿沟”。他怀揣着音乐梦想离开家乡大山,到北京求学,毕业后继续“北漂”。他的音乐生涯殊为不易,后来靠经营云南菜餐厅,在京城闯出了一片天地。
知天命之年,他开始了一场“逆城市化”之旅。近两年,艾芒在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沙河乡几个废弃的牛圈里开起了咖啡馆,一不小心开成了“网红打卡点”。此时,他的家乡已经摆脱千年贫困,迈上了乡村振兴新征程。
驻唱歌手弹着吉他,游客有的喝着咖啡,有的喝着精酿啤酒,现磨的咖啡粉散逸出浓浓香味……这不是在北上广的某个繁华街区,而是在云南边疆大山中的双江县沙河乡景亢村,艾芒新开的“佬佤牛圈咖啡馆”。
人气旺与它的位置密不可分。景亢村距离县城仅3公里,是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傣族风情浓郁、田园风光优美的传统村落。村里有一座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古寺,2017年修缮时出土了佛门圣物——舍利子。在方兴未艾的乡村旅游浪潮中,景亢村抢占先机,成为双江县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
艾芒的牛圈咖啡馆坐落在古寺旁。咖啡馆名字听起来“古怪”,其实它原来真是一个牛圈。“现在很多人家不种水稻了,牛养得比较少,闲置的牛圈比较多,我就想把寨子里的牛圈改成咖啡馆。”他说。
为了适应营业需求,艾芒将牛圈从开放式改成封闭式,把楼层加高,把原来的横杆改成书架,按照佤族特色进行装饰,但牛圈的框架结构基本不变。
2020年10月25日,这个牛圈咖啡馆正式开业。“没想到,这个店的名声迅速传播开来,成了临沧的‘网红店’,客人就多了起来。”艾芒表示,每逢节假日,这个咖啡馆能接待上百名游客,有时要营业到凌晨两三点钟。
去年底,临沧市召开乡村旅游发展大会,景亢村被列为考察点之一。临沧市委杨浩东带队考察了艾芒的牛圈咖啡馆,并征询他对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艾芒想了想,提出一条:“要把更多业态融入乡村”。
这恰是他正在做的。在咖啡馆对面,艾芒开了一个拉佤布傣茶坊,可让游客体验不同民族的茶文化和茶叶加工制作。在咖啡馆旁边,他开了一个酒吧,收藏展示了产自世界各地的洋酒、啤酒、果酒和花酒,品种足足有1500多种。在北京做过精酿啤酒的艾芒,想在老家把精酿啤酒也做起来。
咖啡馆用的咖啡豆,是艾芒和当地村民自己种的。这几个牛圈咖啡馆只是艾芒咖啡产业体系中的一环。他的愿景,是将品牌做大做强,打通咖啡种植、加工到消费的全产业链,振兴家乡咖啡产业。
1996年,25岁艾芒离开家乡,到北京影视研修学院求学。他本来想学声乐,但事与愿违,被录取到了表演系。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艾芒说。他出生在双江县沙河乡布京村的一个佤族寨子。当地有着丰富的原生态音乐舞蹈文化,一些少数民族被形容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有一副好嗓音的艾芒,是其中佼佼者。
“童年时常仰望蓝天,梦想自己变成高飞的鸟,乘着清风展开翅膀,自由自在飞向远方;长大后为理想离开了家,离开那个古老又温暖的家,背起阿妈收拾的行装,无怨无悔我奔向天涯……”艾芒自己作词、谱曲的歌曲《远飞的鸟》,唱出了年轻时为追逐梦想离别家乡的心境。
在老师帮助下,艾芒到解放军艺术学院进修了一年,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现代音乐理论知识和歌唱技巧。这让他眼界大开,对音乐更加痴迷。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刚毕业时,艾芒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他当过酒吧歌手、群众演员。他和两个同学在郊区合租一间房子,吃的经常只有馒头和咸菜。在寒冷的冬天,艾芒骑着自行车穿梭在酒吧之间,总是冻得手脚麻木。
机会不期而遇。2000年底的一天,艾芒和老乡一起去参加聚会,那天是一个户外运动俱乐部老板的生日。艾芒献唱了一首歌,就是上面这首《远飞的鸟》。老板觉得很好听,邀请他去自己的俱乐部活动上唱歌。
于是,艾芒在北京有了第一份稳定的工作——户外运动领队。野外篝火晚会上,他经常一展歌喉,点燃大家的。在户外运动俱乐部里,他的歌声渐渐传开。经朋友们集资帮助,艾芒推出了第一张个人音乐唱片。
音乐为他带来了爱情。那是2002年,在新疆长大、当时在成都做设计师的汉族姑娘路璐,为艾芒歌声所吸引,走进了他的生活。
2003年,艾芒边走边唱,在北京、上海、武汉、大连等地户外运动圈内开展了一轮巡回演出。同时,他频频接受电视、广播和杂志专访,或拍摄专题片,或参加演出,致力于传播佤族文化和音乐。“当时名声渐渐高了起来,有人把我的歌刻成CD,拿到佤族地区去卖。”他说。
2004年,艾芒在北京开了一个酒吧,经营不太理想。第二年,他转向做云南餐厅“埃蒙小镇”,生意逐渐好了起来。为了彰显特色,他的餐厅装饰突出佤族文化,主色调是佤族喜欢的红色、黑色和,用树墩做桌子,用竹子做灯罩,还有佤族古老的岩画和木鼓,加上佤族歌舞表演,服务员也是从家乡招的。
“这条路走通了,然后就复制推广,最多的时候开了8家云南餐厅,从家乡带出去100多人。”艾芒说。但餐饮竞争日趋激烈,员工流动性大,两三年就要换一拨。为什么家乡人不愿意留在北京?他分析,可能是因为没有归属感。于是他就想在家乡做一个企业,让员工能回家乡就业。
2016年底,双江县邻近的沧源佤山机场通航。曾经偏远的阿佤山区,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第二年,艾芒来到沧源县重点打造的景区葫芦小镇,投资近300万元,开起了客栈、餐厅、酒吧和咖啡馆。
“如果没有疫情,沧源的经营可能会好一点。”艾芒说。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节奏,旅游业、餐饮业受冲击尤甚。
聊起咖啡,艾芒兴致勃勃。“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产业!”他认为,我国咖啡消费增长迅速,而咖啡产品主要来自国际咖啡巨头,不是国产咖啡品质不好,而是缺少话语权,消费者知晓度不高。
艾芒老家2012年开始推广咖啡种植,他家也种了300亩。前几年咖啡行情不景气,咖啡企业给咖农“打白条”,总共拖欠咖农上亿元收购款,挫伤了咖农的积极性,有的咖农甚至含泪砍掉咖啡树,改种其他作物。
“别砍咖啡树了,我来收咖啡豆。”艾芒对乡亲们说。他给大家讲解,咖啡产业一定会有美好前景,让大家管理好咖啡树。同时,他还对接外地客商,拓展咖啡销售渠道。仅2019年,艾芒的合作社就收购咖啡鲜果480吨,交易额达137万元。他的归来,重新点燃了当地咖农的信心。
艾芒说,当年离开时,家乡还是穷乡僻壤,承载不下青年艾芒的梦想。20多年过去,家乡已经天翻地覆。
如今,“秘境”临沧不再贫困。经过艰苦努力,临沧市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5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6.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秘境”临沧不再遥远。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临沧开通了第二个民用机场,建成了第一条高速公路。
昔日穷乡僻壤,今已成为生机勃发、充满希望的热土。艾芒从家乡带到北京的员工,许多又跟着艾芒回到家乡,在他的咖啡馆、酒吧和茶坊里工作。佤族小伙子艾狄是其中之一。他在北京9年间,学会了餐厅管理,也掌握了咖啡制作技艺。“在外面学到的知识技能,回到家乡也能派上用场,感觉很有成就感和归属感。”他说。
“现在北京的餐厅有专人管理,我的主要精力就是做好咖啡产业。”艾芒说,他白天忙着咖啡基地管理和咖啡收购事宜,晚上就和另一位佤族歌手坐镇牛圈咖啡馆,弹吉他,唱民歌,传播佤族文化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