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185-5889

— 新闻中心 —

杏彩体育官网登录入口下载手机版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400-185-5889
杏彩体育官网·(中国)·登录入口-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邮箱:hobbm@www.mdzlsb.com

手机:15533551556 15533551667 15533551889 15533551998

电话:400-185-5889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北环工业园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杏彩体育官网入口:俄罗斯族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入口网址 作者:杏彩体育官网登录入口下载手机版 2024-12-23 06:29:55

  我国的俄罗斯族共有15609人(2000年),其中城镇12700人,乡村2909人,散居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北京等地。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多,有8935人,占全国俄罗斯族人口的57.24%,分布在塔城、乌鲁木齐、伊犁、昌吉、克拉玛依市等地。在内蒙古自治区有5020人,占全国俄罗斯族人口的32.16%,分布在全区12个盟市,其中,呼伦贝尔市最多,有4741人。呼伦贝尔市所辖额尔古纳市的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是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有俄罗斯族1075人。

  俄罗斯族主要居住的新疆的塔城地区、乌鲁木齐市、伊犁地区以及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矿产资源丰富,耕地较多,草原辽阔。塔城地区位于新疆西北部,地貌大体分为天山山区、准噶尔界山区、准噶尔盆地区。其中山区面积40%以上,平原46.8%,沙丘、戈壁13.2%左右。塔城地区属温带干旱型气候,年均气温在5℃左右,年均降水量为200—400毫米,无霜期150—200天。平原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呼伦贝尔市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地处多山丘陵区,盆地较狭窄,地理形态为南北狭长,南北最长处为185公里,东西最宽达55公里,属寒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5℃之间。该乡自然资源丰富,有野生浆果、越桔、笃斯越桔、水葡萄、草莓等10多种。金矿储量大、成色好、开采历史长。室韦乡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现已开发的俄罗斯族家庭游、口岸游、风光游及自然风光,是吸引人们夏季旅游的好去处。

  “俄罗斯人”(Russian、ΡYССΚΝe)一词源自于欧洲古代斯拉夫人的部落名称——罗斯。公元1世纪时被罗马史家称为“维勒底人”。元朝文宗皇帝时,曾征调金帐汗国境内的1万名罗斯军人入大都充扈卫亲军,并赐给土地,史书中称为色目人。清朝文书中称为“罗刹”,这是俄罗斯族祖先罗斯部族的音译。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末和十月前后,由于不堪忍受沙皇的残酷统治,大批俄罗斯人从西伯利亚等地涌入我国新疆北部地区。盛世才于1934年召开新疆第一次民众代表大会,已加入中国国籍的俄罗斯人以“归化族”的名义出席了会议。1935年,新疆召开了第二次民众代表大会。会议对新疆各少数民族的划分和称谓做了具体规定,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案。其中,加入了中国国籍的俄罗斯人和其他欧洲人被冠以“归化族”的名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的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中国俄罗斯族使用俄文,他们一般兼通俄、汉、维吾尔、哈萨克等多种语言,在社会上,他们讲汉语,使用汉文,在家庭内,在与本民族交往时讲俄语,使用俄文。

  中国的俄罗斯族主要是从俄罗斯移居而来。早在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侵入我国黑龙江地区的部分沙皇士兵被俘归降后,被清政府送往北京,编入八旗。在后来的顺治七年(1650年)、康熙七年(1668年)、康熙二十二至二十四年(1683—1685年)间,又有百余俄罗斯士兵,随军队自黑龙江北雅克萨边城迁居北京。今北京的罗、何、姚、田、贺五姓俄罗斯族人约200余人,即他们的后裔。

  18世纪前后,有部分俄罗斯逃亡士兵、谋生的农民和传教士等迁入我国新疆北疆。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沙俄对中国的侵略,在新疆北部和黑龙江北部建立居民点,又有大批俄罗斯农民迁入中国境内。沙俄利用各种不平等的条约,在新疆的伊犁、塔城、乌鲁木齐等地设立领事馆和贸易圈,不少俄罗斯商人和手工业者迁入。十月后,这些俄罗斯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大部分加入了中国的国籍。十月期间,流入新疆的沙俄士兵,被安置在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1932-1938年,在苏联远东地区定居的许多华侨被强行遣送回国,这些华侨大多携带所娶俄罗斯族妻子进入新疆。据统计,当时进入伊犁、塔城的有19000余人。今天,新疆的俄罗斯族多数是这些人的后裔。1955—1957年,大批保留有国籍的俄罗斯人迁返苏联,新疆俄罗斯族的人口因而剧减 。

  另外,在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额尔古纳右旗与俄罗斯接壤的地带,也有少量俄罗斯人。这一代居民早先多是闯关东的山东人,他们或淘金,或伐木,或种地,后来逐渐与额尔古纳河对岸的俄罗斯人通婚。今天,额尔古纳河流域一带的俄罗斯族大多是他们的后裔1。

  新中国成立前,俄罗斯族在消除新疆战乱,保持新疆社会稳定方面屡立战功。1931年被新疆省政府招募组成俄罗斯“归化军”,人数最多时曾有3个团,在击垮甘肃军阀马仲英部队的战斗中起了重要作用。1933年,归化军与新疆各民族一道,促成了在乌鲁木齐发生的“四一二”,推翻了金树仁军阀政府在新疆的统治。

  1944-1949年,俄罗斯族人在新疆三区军事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富有军事知识和战斗经验的俄罗斯族军官进入各级指挥员岗位,不少俄罗斯族人被任命为营、连、排级指挥员,还有的人在三区政府的军事厅和内务厅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甚至为斗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十月前,俄罗斯商人带来了资本主义的因素,刺激了新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丰富活跃了新疆的商品市场。十月后,统治新疆的盛世才实行亲苏政策,俄罗斯商人对于促进苏联中亚与中国新疆的经济交流、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世纪30年代,新疆有82.5%的贸易是与苏联进行的。

  俄罗斯族人对新疆近代汽车运输事业的发展有积极贡献。1926年格米里肯被委任为新疆公路局的总办。在他的指导下,从我国东北、天津、伊犁等地聘请俄罗斯族的汽车驾驶员和修理技师,培养了新疆第一代少数民族驾驶员和修理技工。

  俄罗斯族人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和技术工艺,对北疆的农业、畜牧业、园艺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俄罗斯人还引进了食品加工、靴鞋制造、衣裙缝纫、钟表、缝纫机、手摇唱机、自行车等修理技术。

  俄罗斯族十分重视教育。在新疆,俄罗斯族办学较早,辛亥以后现代教育就出现于俄罗斯族聚居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俄罗斯族各类教育就形成一定规模,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各类教育的普及率远远高于其他民族。

  在不同时期迁居我国新疆的俄罗斯族中有一部分医疗卫生人员,他们在新疆医疗卫生管理、培养培训医务人员、防病治病、妇幼保健以及医疗卫生知识的传播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为发展新疆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前,新疆农牧区的俄罗斯族多以数户或数十户的形式聚居形成自然村,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那里水土肥美,草木繁茂,自然条件优越。他们在那里垦荒种地,居住在靠近牧区地方的,也从事畜牧业。移居东北、内蒙的俄罗斯族人中,有不少人在呼伦贝尔市三河流域安家落户,建起俄罗斯族移民村或中俄杂居村屯40—50个。这里的俄罗斯族人被称为“俄罗斯族和华俄后裔”。

  俄罗斯家庭为一夫一妻制小家庭。父亲掌管家中经济。子女长大结婚后,即另立门户,独立生活。与汉族通婚所生子女,一般都有汉族和俄罗斯族姓名。俄罗斯人名字由本名、父名和姓三部分组成,妇女结婚后随男姓,也有少数为男随女姓者,平常称呼很少叫全名,一般以小名或本名相称,平辈和朋友间可以直呼其名。

  俄罗斯族的家庭关系,夫妻地位比较平等,尊重妇女,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在家庭中老人具有无上的权威,子女与父母的关系融洽。婚姻比较稳固,离婚者少。注重对孩子伦理道德的教育。俄罗斯族性格开朗,邻里关系也处理较好。子女成家立业后,要同父母亲分家单独生活,有的则仍同住在一个院子里。

  俄罗斯族看来是子女们经济和生活独立的标志。分家时,如果父母在世,家庭财产由父母主持分配,一般来说,父母要给自己留一份家产养老,然后将剩余的家产分给已出嫁的女儿、成家的儿子和没有成家的儿子。如果父母去世,另立门户的儿女无权继承遗产,其遗产由同父母一起生活的兄弟继承,或按遗嘱处理。

  历史上,新疆俄罗斯族成立过自己的经济、文化教育组织,开展各种经济、文化活动,传播科技知识,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初,由居住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市)的俄罗斯族商人成立了俄罗斯经济协会,集资经办各项贸易和实业,修建俱乐部,放映电影和举办歌舞晚会等,还购买发电机器,建立小型电厂,为促进新疆的工业、手工业、商业和文化事业作过贡献。1935年,新疆归化族文化教育促进会成立,它是新疆俄罗斯族发展本民族文化事业的爱国群众文化组织。会址设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南梁俄罗斯族人的聚居区。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也先后成立了它的分会。俄罗斯文化教育促进会办有自己的会刊《人民之声报》,促进会内设电影院、图书馆、阅览室、剧场等。俄罗斯文化教育促进会的活动,在新疆各族人民中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在促进新疆进步、文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俄罗斯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俄罗斯族一直保持着带有浓郁欧洲风情的民族生活传统,同时,由于长期和汉族等其他民族生活在一起,又吸收融入了其他兄弟民族的一些习俗。

  俄罗斯族传统住宅多为砖木结构、高大宽敞的平房,也有单一木材结构的房屋。铁皮屋顶大多涂上彩色油漆,向四周延伸形成廊檐。屋顶上开有天窗,可调节室内温度和空气流通。屋内分为客厅、居室、厨房等,多砌有取暖的火墙。室内铺有地毯,陈设有沙发、桌椅、书架、衣橱等。农村的俄罗斯族民居,房屋四周砌有院墙,庭院内栽植有各种花木,环境优美宜人,后院建有畜圈、地窖和库房。有的村居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如俄罗斯族居住较多的塔城市二工镇喀浪古尔村,弯弯的小河从村中流过,一幢幢房屋和庭院被树林掩蔽着,显出一派宜人的田园风光。在额尔古纳河流域林区一带的俄罗斯族,有的还居住传统的俄罗斯“木刻楞”房屋,既保留了俄式的建筑风格,又加上新的设计,色彩鲜艳,十分漂亮。

  俄罗斯族主食是小麦面包,多为烘烤时中间裂开的长形大面包,称为“列巴”,进食时将其切成片状,上涂果酱或奶油。副食有各种蔬菜、鱼、肉、奶制品等。节日食品有馅饼、大圆面包、密糖饭和红甜菜汤、酸牛奶及各种做法的鱼。俄罗斯族男子喜欢喝伏特加(白酒)和自制的啤瓦(啤酒),还有自制的各种类似啤酒的“格瓦斯”饮料。由于与其他民族的长期交往,抓饭、牛奶米饭、牛奶面条、馕、包子、饺子等也成了俄罗斯族的家常饭。许多俄罗斯族习惯用碗筷。家庭主妇多善于烤制各种香甜可口的面包和饼干。

  俄罗斯族传统服饰,男子多穿斜领麻布衬衫和呢子上衣,系腰带,下穿细腿长裤、长筒皮靴。妇女多穿领口带褶的粗麻布衬衫,外罩无袖长袍“萨拉凡”,或穿一种家织的毛织裙。夏季多穿连衣裙。农村居民多在皮靴上套穿橡胶浅帮套鞋,冬季则穿毡靴和用自纺毛线织成的袜子。现在,平日里人们多着西装革履。

  俄罗斯族的节日主要有圣诞节和复活节。圣诞节在公历1月7日,届时,家家都装饰圣诞树,享用丰美的食品,由扮演的圣诞老人分发礼物,唱歌跳舞,欢度圣诞夜。复活节在每年4月间,节前49天为斋戒期,过节第一天即复活节。俄罗斯族的复活节为节中之节。届时家家准备丰盛的食物,男女老少皆着节日盛装,相互登门庆贺,尽情歌舞。过节前一天,各家要煮很多彩蛋,看上去犹如五彩缤纷的花坛。客人进门祝贺时,主人分给每人一个彩蛋,以象征生命的昌盛。在欢聚进食时,主人和客人还玩碰鸡蛋的游戏,有输有赢,非常有趣。此外,还有“报喜节”(节期在每年3月上旬)、“成年节”(节期在每年6-7月间)等,也过元旦、春节、国庆等全国性的节日。

  俄罗斯族能歌善舞,主要乐器有手风琴及曼陀林、小提琴、钢琴、三角琴、班吉拉等。其中弹拨乐器三角琴(琴身主体呈三角形而得名)和班吉拉很有特色。俄罗斯族歌曲婉转悠扬,其中如《山楂树》、《红莓花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也深受其他民族喜爱。俄罗斯族舞蹈形式多样,有独舞、双人舞和集体舞等,传统舞蹈踢踏舞、头巾舞极有特色。新疆的俄罗斯族几乎每家都备有手风琴,手风琴既用来独奏、合奏,又用来伴奏,成为人民娱乐的必需品。

  俄罗斯民间文学历史悠久,体裁多样,有民歌、民间故事、谚语、谜语、小品等。民歌有舞蹈歌、短歌(亦称对歌)、爱情歌、仪式歌、浪漫小调等。民间故事包括历史故事、传奇、笑话、短小故事以及婚礼上傧相所讲的故事。民间谚语、谜语、诙谐幽默的讽刺小品,内容也十分丰富。俄罗斯族对本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学,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各地仍然保留了不少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

  俄罗斯族民族工艺品风格独特。如黄铜茶坎(撒马瓦尔),因做工精致、造型别致而素享盛名。雕刻工艺发达,从实用型的床栏、椅背雕刻、建筑物雕刻,到包括金属、玉石、木材等工艺品雕刻,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迁居新疆的俄罗斯族人,创办了制革的手工工厂和作坊,使用化学药品和先进工具,加工各种皮子。他们鞣制的各种羊皮、牛皮、马皮轻巧美观,经久耐磨,所生产的油皮鞋,不怕入泥下水,所制造的哥萨克式马鞍、马车套具,轻巧,坚固,新疆各族人民都乐于使用。俄罗斯妇女都擅长刺绣、编织,技艺娴熟,特别善绣十字花绣,除了衣领、袖口、毛衣等衣饰的纹样,室内的门帘、窗帘、台布、被罩、枕套、床围等物品,都绣织不同色彩的几何纹、花草叶纹,浓淡相宜、雅致大方,不但是生活的必需品,而且也是精美的工艺品。

  俄罗斯族忌讳星期五和13这两个数字,请客不请13人,结婚也要避开每月13日,认为是不祥之日。忌讳送黄颜色礼品,认为表示不忠诚。忌讳问妇女的年龄。到俄罗斯人家做客或办事,进门必先敲门,否则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不能将客人引到厨房,认为是最不礼貌的接待。忌讳生人坐床上。

  俄罗斯族大多信仰东正教,少数人信仰教。中国俄罗斯族的年长者对东正教信仰较深,壮年和青少年则大多按东正的常规欢度节日,但多不诵读圣经,不进行祈祷。新中国成立前,俄罗斯族孩子出生后,按教规到教堂去做洗礼,在教堂举行婚礼,请神父主持葬礼。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仪式日渐减少和消失。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族中的宗教仪式有所恢复。在新疆的伊犁、塔城、乌鲁木齐,黑龙江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都有俄罗斯族建造的教堂。俄罗斯族因与汉族通婚较多,生活习惯上也深受其影响,如春节时拜年请客,清明节祭祖扫墓,逢已故亲属的生日和忌日进行祭祀,墓前不立十字架而立墓碑等。

  俄罗斯族是一个非常注重文明礼仪的民族,体现在日常交往的各个方面。熟人见面时要说“您好”或“你好”;分别时要说“再见”;向陌生人问事时,要先问好,询问过后要表示感谢;看见别人吃饭时,一般说“祝你胃口好”;遇到病人时要问候“祝你健康”;送人出远门时祝福“一路平安”,当大家相互告别后,即将分手的人们必须重新坐下,静默片刻,然后站起来,簇拥着外出的人踏上行程;晚上临睡前要互道“晚安”等;节日前夕见面时要说“预祝节日快乐!”如遇重大节日,有的还有互相写信或互致贺电的习惯。接吻、鞠躬、握手等礼节也很普遍,亲人或好友久别重逢时要拥抱在一起,双方互吻面颊,两边各一下。异性之间一般只握手。遇有长辈或妇女时,不宜先伸手,等对方主动伸手时再与之握手。对初次见面的妇女,只行鞠躬礼,不握手。握手时要先脱去手套,轻轻摇动。遇到有人打喷嚏,周围的人要祝其健康,打喷嚏的人要表示感谢。两人谈话时,别人不宜随意插话。在俄罗斯族家庭中,婴儿满月时主人要设酒宴招待亲友,给孩子命名;婴儿40天之后到3个月内,要到教堂为孩子举行洗礼,并认教父、教母。

  俄罗斯族热情好客,非常重视亲情和友谊。亲戚、朋友之间往来密切,并经常举办家庭聚会。到俄罗斯家中做客或办事,进屋前须先敲门,得到主人的允许后,要先把鞋擦干净,然后入内。进门要脱帽,坐在主人让给的座位上。客人若要吸烟,要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室内不能乱扔纸屑、磕烟灰、扔烟头。最隆重的传统礼节是用面包和盐迎接客人,象征着善意和友谊。来客须切下一块面包蘸少许盐吃下后才可进屋,这种礼节过去只用于迎接贵宾和新娘,现在也用于一般社交场合。女主人在客人面前必须戴头巾,以示尊重。聚餐时,使用过的刀、叉都要搭放在盘沿上,若放在桌布上,就会被视为不讲卫生的失礼行为。

  俄罗斯族恋爱与婚姻自由,但结婚必须经父母同意。婚礼在教堂举行。由神父询问新郎新娘结婚是否自愿,当得到肯定答复之后,神父为他俩祈祷祝福,双方交换结婚戒指。新郎新娘将两杯酒各喝每杯中的一半,以示同甘共苦。客人们则在举杯饮酒前高呼:“苦啊!”新郎新娘接着互相亲吻,以示相爱。结婚3天回娘家,新娘父母亲要先端出面包和盐水,女儿、女婿稍食之,再拿出酒,各喝一杯,以示甜蜜幸福。俄罗斯族实行土葬,葬礼在墓地举行,由死者的男性亲友将棺材抬至墓地,将棺盖揭开,亲友们向死者作最后告别。神父诵读有关的圣经,为死者进行祈祷。葬仪完,盖棺,钉棺钉,用白布带将棺木放入墓穴,亲友投以花束,由长子或最亲近的男性亲人填第一铲土,其他男性亲友随后即铲土将墓穴填平,墓上竖十字架或石碑。父母亡故后,从前子女要穿葬服,现在一般佩带黑纱,40天内不得看电影、唱歌、跳舞、理发等。每逢死者忌日要进行悼念活动。

  新中国成立前,俄罗斯族的交通工具为马、马车、爬犁等。六根棍马车是由苏联传入新疆的,是城乡俄罗斯族人的主要交通工具。这种车的车驾由比铁把略粗一些的“六根棍”组成,人们称之为“六根棍”。这种马车以一匹马为动力,也有用两匹马拉的,共有四个轮子,前轮小,后,车身低,重量轻,时速快,十分灵活,受到人们的欢迎。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俄罗斯族人民和当地其他民族一道,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在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俄罗斯族享受到民族平等的权利,上当家作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机关中的俄罗斯族干部与各族干部一起,参加工作组,奔赴农村,向各族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的俄罗斯族在减租反霸、土地改革中分得了,成为土地的主人。居住在城市的俄罗斯族人民,通过劳动就业,成为工交、财贸、卫生等各条战线的职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一些俄罗斯族还参加了国营农场,成为农业职工。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根据俄罗斯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2001年4月16日,经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批准,在呼伦贝尔市的额尔古纳市建立了全国惟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现在,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和室韦乡政权中有十余名俄罗斯族担任领导职务。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俄罗斯族的代表参与国家和本地区的事务。各级政协中也有俄罗斯族委员,他们积极参政议政,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半个多世纪以来,俄罗斯族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如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2001年成立民族乡以来,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架通了拉布大林(额尔古钠市)—吉拉林(室韦村)—莫尔道嘎镇的光缆工程,开通了电脑网络、手机业务。在国家的帮助下,共投入6.55亿元,对室韦—拉布大林公路、室韦—黑山头公路、室韦—莫尔道嘎公路进行改造,均达到柏油路面标准。投资8.62亿元,对乡村公路进行大规模改造,改善了交通状况。在室韦乡政府所在地建立了国家一类对外口岸——室韦口岸。2001年室韦与俄罗斯地方政府在额尔古纳河上联合建立了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大桥——室韦—奥洛契大桥,为发展对外贸易打开了国际通道。2002年室韦口岸实现了常年开关,全年过货18288.50吨。同时,还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俄罗斯家庭游,旅游业在全乡经济中独领。2005年,室韦乡镇企业总产值970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20元,粮食产量14285吨,肉类总产量386吨,财政收入123万元。2006年,室韦跻身中央电视台评选的“全国十大魅力名镇”。

  随着经济的发展,俄罗斯族人民生活得到较大的改善。农牧民户户都有了电视机,生活条件较好的家庭还购置了冰箱、洗衣机、电烤箱、VCD、音响等家用电器。对木刻楞的房子也进行了现代化的装修。不少家庭还购买了小四轮拖拉机、摩托车等农业生产和交通工具。2005年,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人均纯收入达到3083元。俄罗斯族较为集居的新疆塔城市二工镇下卡浪尔村,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及至2006年,已从改革开放前的人均收入150元达到4100元。

  民族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俄罗斯族的母语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新疆伊宁市创办了以招收苏侨子女为主要对象的伊宁市斯大林中学,在巩留、霍城、伊宁县、塔城、阿勒泰地区都办有俄罗斯小学。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上述学校因俄罗斯人减少而先后停办。1981年,伊宁市教育局在伊宁市六中附设了俄罗斯班,招收伊宁市的俄罗斯族学生。1985年,在俄罗斯班的基础上,建成了全国唯一的九年一贯制俄罗斯学校——伊宁市俄罗斯学校。1989年,国家拨专款为该校兴建了一幢教学楼,还设有食堂和餐厅,改善了办学条件。1996年,国家下拨专款,编写出版俄罗斯文小学教材。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额尔古纳市恩和与室韦,是以前苏联侨民居住最多的地方,恩和牧场中学从1988年开设俄语课程,对促进俄罗斯族传统文化和中俄边境贸易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05年,新疆俄罗斯族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82人,是1949年的182倍;普通中等学校在校生82人,是1949年的5.5倍;普通高中在校生388人,是1949年的388倍;普通初中在校生419人,是1949年的3.5倍。2005年,新疆俄罗斯族较为集中的塔城、伊犁、乌鲁木齐市三个地、州、市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9.91%、99.32%和99.51%,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3.63%、85.47%和99.18%。这三个地、州、市在1999年前后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据统计,自1976年至2005年,新疆各大中专学校、高中俄罗斯族毕业生累计2317人,涌现出一大批科技、文化、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促进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医疗卫生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和恩和国营农牧场成立之后,就建立了卫生所,并在各村里陆续建立卫生室,初步形成了村村有医有药,有接生员和防保人员的医疗预防保健网。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室韦乡卫生院医疗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到2003年,医院内外科、妇科、预防保健科等科室齐全,总面积达826平方米。俄罗斯族不但自身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而且还为居住地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俄罗斯族青年妇女参加产科和妇幼保健训练班,她们为各族人民用科学的新办法接生,保护的健康。她们走巷串户,向各族妇女宣传妇幼保健卫生知识,开展防病治病工作。在当年医疗卫生极差的情况下,她们为降低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改善当地医疗卫生条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发挥了积极作用,涌现出了包括已故全国代表、好医生娜嘉在内的许许多多优秀医务工作者。

  随着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俄罗斯族的人口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据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新疆俄罗斯族每万人口中拥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为:大学(包括大专)1405人,中专1064人,高中1580人,初中2949人,小学1985人。全国俄罗斯族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人数为422人,文盲率为3.64%,属我国文盲率低的少数民族之一。全国俄罗斯族平均受教育水平达8.37年。平均初婚年龄也高于全国和汉族水平;总和生育平均已降到2.62;早育率降为0值;粗死亡率为3.99‰,婴儿死亡率为18.29‰,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8.79岁。

  民族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俄罗斯族人数虽少,但民族语言和传统文化艺术都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和发展。在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建有乡文化站、影剧院和俱乐部,在吉拉林建有广播电视台。同时,还经常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1998年,室韦乡室韦村20多位文艺爱好者自发组织了民间业余文艺团——俄罗斯民间文艺团体。2004年,室韦乡成立了俄罗斯研究会,开展俄罗斯族文化研究。2005年12月,室韦乡建成国内首家俄罗斯族民俗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俄罗斯族民俗博物馆,设历史文化馆、自然馆和植物园3个展室,展示了俄罗斯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再现了我国俄罗斯族生活史。2003年,新疆塔城地区成立了俄罗斯族文化协会,现有会员150多名,并拥有一支文艺演出队。2005年,塔城地区申报的“俄罗斯族的帕斯喀节”和“俄罗斯民居与建筑艺术”,已被正式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族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扶持包括俄罗斯族在内的22个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同时开展“兴边富民行动”。2004年至2006年三年间,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俄罗斯族聚居的塔城市二工镇下卡浪古尔村、额敏县良种场哈萨克拜村、霍城县伊车嘎善乡加尔苏村等乡(场)划拨150万元,用于校舍、乡村道路、饮水工程及文化室的建设,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在内蒙古自治区,2003年,区民委和扶贫办,拨专款扶持室韦乡俄罗斯族家庭旅馆业的发展。2004年6月,第一批10户家庭旅馆正式开业。由于旅客逐渐增多,当年户均收入达8000元。到2005年已有20户家庭旅馆获得较大收益,其中8户年均收入在3.5万以上。2005年5月,国务院通过《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决定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力争使俄罗斯族等人口较少民族的生活水平达到当地中等以上。

  目前,俄罗斯族人民正满怀信心地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上。俄罗斯族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标签:

相关推荐

X杏彩体育官网入口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7603349701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